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大杨镇四里河路68号汇银广场1-2304
  • 邮编:230000
  • 电话:15856966006
  • 邮箱:328613930@qq.com
米乐m6

金台观晋 山西这一个地区的古村古建为啥能“出圈”?


来源:米乐m6    发布时间:2024-08-01 21:52:26

  “小芹呢?小芹去哪了?”夜晚,杨家东院的红灯笼亮起,近百名游客坐在小马扎上。随着俏皮轻快的音乐,一位泼辣的妇女,身穿花布衣裳,从一侧偏房中走出,扭着夸张步伐上场,来人正是“三仙姑”。

  这是山西高平市苏庄村。当地创作的《小二黑结婚》沉浸式体验剧正在上演,该演出取材自山西作家赵树理的同名小说。

  山西省高平市苏庄村,赵树理小说《小二黑结婚》同名实景剧演出现场。王剑 摄

  在高墙小院中、老旧的院房门口,演员不时穿梭演绎。苏庄村是中国传统村落,几百年的四合院建筑成了沉浸式演出的天然舞台。像这样的村庄,在高平市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星罗棋布,如同一部史书,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

  这是一个“抓一把泥土都能渗出文明汁液的地方”。有中国传统村落61个,占全市304个行政村的1/5,中国历史背景和文化名村占5个。同时,还拥有不可移动文物1574处,其中有国保和省保单位各22处,是名副其实的古建之乡。

  面对如此众多的古村古建,一个问题自然而然地浮现在人们心头:高平的古村古建,何以在众多历史背景和文化遗迹中脱颖而出,成功“出圈”?

  高平,春秋称泫氏,战国称长平,北魏至今称高平。厚重的历史,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丰富的古建遗存。

  被誉为“活着的古村”的良户村、最早的木结构住宅元代姬式民居、唯一一个有断梁结构的宋代崇明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金代戏台,保存着罕见北宋时期壁画的开化寺……

  高平市釜山村棋盘六院,是高平市现存颇为完整的一处清代所建的民居大宅院。王剑 摄

  高平市寺庄镇王报村始建于金代的古戏台上,青年演员在为村民表演当地非遗地方戏上党梆子。张武军 摄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高平市政府搭台,多方参与,将古村古建保护作为第一个任务。2023年11月,高平市政府发布了《高平市“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着重加强文物保护基础工作,完善管理体系,推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走进釜山村的棋盘六院里,高大两层古建质朴自然,门楣上的木雕繁复美观。院子里一间泥塑工坊内,非遗传承人史月明正在创作。

  只见两米见长的木桌上,十几厘米高的泥塑在转盘上左右转动。取土、捶打、揉、搓、按、捏抹……随着娴熟的一连串动作,原本光洁的泥人,穿上了栩栩如生的大褂。又一个推捏动作,泥人的衣角忽然“飞扬”。“好厉害!”活灵活现的姿态惊艳了在场的所有游客。

  “院内杂草丛生,屋顶跑风漏雨,以前是村中很多古建的常态。”指着院落中一处房间的木雕窗棂,高平市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李斌介绍:“部分窗户以前严重缺失要件。我们本着修旧如旧、不破坏风貌的原则,参考其他古院落的构件和设计,按图索骥修复。”

  在釜山村,游客乘坐观光游览车,沿栈道环湖而行,湖面在微风吹拂下碧波荡漾。已经摆放好帐篷的露营基地,静静等待着游客光临。

  近年来,高平市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致力走出一条实现城乡融合、共同富裕之路。

  2018年起,高平制定人居环境整改治理三年行动方案,聚焦炎帝大道沿线村、太行一号沿路村、历史背景和文化名村等六类重点村先干起来,从看不见的管网入手,一体化推进供水、供暖、供气市政“三供”和污水、垃圾、厕所“三大革命”。

  “三面环山,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在这个山美水美之地,只有人居环境好起来、生态环境亮起来,才能让古村落和古建筑焕发新的生机活力。”高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村镇科科长牛中兴说。

  在良户村新建的民居中,古朴的木门背后是一处现代化的民宿,沿着阶梯上到二楼的观景台,宽阔的台面上挖空一处,苍劲的古树拔地而起,穿过民宿的建筑主体,向天空探去。

  原村乡乡长张涛介绍说,“这棵古树是我们特意留下来的,为的就是让传统村落景观和年轻化、市场化的建筑景观相结合,达到融为一体的效果。”

  当古村古建的独特资源,与当地的自然风光和生态优势融合起来,定位转型的方向便呼之欲出——发展康养旅游产业。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高平市的古村落中,旅游民宿与古建筑巧妙结合起来,吸引更多游客在旅居中感受高平文化。

  “在我们眼里,最美的颜色就是中国红。苏庄的体验太好了!”在苏庄村,站在有数百年历史的贾家老院里,背后古老的砖墙间,散发出阵阵温柔的灯光。对着镜头定格下美好的瞬间,高平市民李响和妻子欣喜不已。

  近年来,苏庄村依托自然及人文资源优势,通过环境整改治理、古院修缮,把婚庆礼仪与苏庄古村落建筑历史相结合,打造“太行人家·喜镇苏庄”品牌,发展婚庆旅拍、康养旅游等产业,古村逐渐复苏,乡村振兴迈出坚定的步伐。

  在古村古建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高平市注重差异化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这是高平古村落能够“出圈”的秘籍。

  每个古村都根据其自身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和资源禀赋,制定了不同的发展策略。例如,苏庄村主打“喜镇”品牌,依托清代晋商大院和丰富的婚俗文化,发展婚庆旅游;良户村则以“太行人家 书香良户”为主题,创建“良好家风+治理有效”的特色品牌。

  游客可以在高平的古村落中亲手体验剪纸、刺绣、泥塑等非遗技艺,感受民间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我们挖掘打造了喜镇苏庄、慢享釜山、寻梦小镇、梨乡铁炉等乡村旅游目的地,建成了蔡志忠美术馆,涌现出慢慢的变多的旅游‘打卡地’。”高平市委书记原健说。

  去年,以古村古建为主要代表,高平全市接待游客472.5万人,门票收入56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7.84亿元。

  古村“出圈”,是去芜存菁的取舍,是挖掘独特价值,实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屹立千百年的古建筑,手工艺人几十年如一日的热爱和坚守,绵延不绝的中华文脉,皆是高平“出圈”的底气!

  “金台观晋”是人民日报社山西分社着力打造的新媒体品牌专栏。我们努力以人民日报的大格局观察山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布局,努力呈现一个真实客观的山西。

  “今年前9个月我家收入一共3.1万多元,仅通过土地流转种植马铃薯和在基地干活,收入就增加了1万多元。”在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东梁乡东梁村,村民王建明掰着手指算起丰收账。…

  戴上眼镜,躺在沙发上,眼前出现虚拟场景:自己仿佛在飞跃高山峡谷,雄鹰不时从身旁掠过,风声呼呼作响。忽然,一个360度的大转体,让人发出惊呼,倍觉兴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