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罗马史研读:古罗马的宗教是怎样的?
来源:米乐m6 发布时间:2024-07-19 18:36:16
这里我们并非要详细研究古罗马诸神,但从历史角度来看,古罗马人对神特有的盲目崇拜和热情追随具有重大意义。古罗马神话同古希腊神话一样,其本质都是对现实社会的抽象化和人格化的反映:最初古希腊和古罗马神祇的形象表现为一些自然现象或是人的构想,并且对所有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来说,任何神都是以凡人的形象出现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人们对神的认识一开始便有男女性别之分,他们在与神的对话时往往会说“无论你是男神还是女神,是男人还是女人”,他们深信决不能喊出自己公社保护神的名字,害怕一旦敌人听到了便会学着叫他的名字,将他诱开。
玛尔斯作为意大利最古老和最富有民族色彩的神祇形象,人们对他的认识尤其体现了这样一种思维定式。但抽象化是所有宗教的本质,如果它只是从其他角度而非抽象化上不断延伸,获得更丰富的内涵,并一步步探索事物的本质,那么,古罗马人对信仰的认识和领悟将永远停留在非常低的水平。在古希腊,任何一个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动机都能迅速发散,演变成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和思想。相比之下,古罗马的基本思想仍停滞不前,思维僵化暴露无遗。阿波罗用神像的光晕美化世俗道德,狄俄尼索斯握有葡萄酒神性沉醉的力量,对冥神的崇拜意义深远,充满神秘,而古罗马宗教与这些毫无相似之处。
事实上,古罗马宗教中也有“恶神”,还有幽灵和鬼魂,以及管理浊气、热病、疫病甚至盗窃的神。可是,它不能激发人们内心对神秘力量的敬畏,并且完全不去理会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中无法领悟和邪恶的东西,而如果一个宗教想融入所有人心中,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古罗马宗教里,除城神和家神的名字外,基本上没有一丁点神秘可言。而且,每个古罗马人都清楚众神的本质。古罗马神学设法为每一重要的现象和特征作出相应的解释,冠以神学术语,并进行系统分类。最初,人们依此区分世人和万物,从而奠定了国际私法的基础。这样一来,人类能通过适当的方式祈求某个神祇或某类神祇,为平民指出一条恰当的祈神方法。这些概念都是外在抽象化的产物,极为质朴,时而可敬,时而可笑,古罗马神学本质上也是这样产生的。
古罗马最古老、最神圣的神祇起源于撒种(saeturnus)、耕作(Ops)、土地(tellus)以及界石(terminus)等概念。在古罗马诸神的形象中,也许就数那双头的雅努斯最为奇特,人们出于崇拜还为他设计了富有意大利独特风格的雕像。在他身上还能看到古罗马宗教那种特有的严谨态度,在每一行动开始之前,人们都得呼唤“开幕之神”。最重要的是,人们深信古罗马诸神之间必然相互关联,就像古希腊神话中更为人格化的神祇必须各自独立一样。在古罗马所有神祇中,人们内心深处最依赖掌管家庭和仓库的守护神,在公共祭祀活动中人们信奉维斯塔和佩纳特,在家庭祭祀中人们信奉森林和农业之神西尔瓦纳,更准确地说是家神拉司或拉尔,各家定期在吃饭时与他们分享美食,甚至在老加图时期(公元前234—前149年),家里的父亲回家第一件事便是祭拜家神。
但在诸神的排序上,家神和农神却位列最末。信奉神灵的人最依赖的,不是那些最宽泛笼统的抽象概念,而是那些最简单独特的抽象概念,而任何一个追求理想化发展的宗教都存在后者这种概念。古罗马宗教忽视理想因素,追求实用功利,这一点从上述那些固定节庆日的说明中便可以清楚发现。古罗马人满怀期待,认为只要自己耕田种地、饲养牛羊、航海经商,诸神便能为他们带来丰富的物质财富。诚信之神、机遇幸运之神、买卖之神都源于人们的日常交易活动,尽管他们在古时节庆日名录中不见踪影,却受到各地古罗马人的喜爱崇拜。古罗马人骨子里太过节俭、喜好买卖投机,以至于在众神世界里找不到完全对应的形象。
古罗马人很少提及灵魂世界。人死了之后,他们的灵魂——善灵不愿离去,像影子一样盘旋在坟墓上方,吃饮生人的祭品。他们长眠地下,与活着的人和天上的神祇从此永隔。古希腊人的英雄崇拜对古罗马人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传说罗慕路斯国王死后变成了奎里努斯神,可想而知创建古罗马城的神话出现得有多晚,故事情节有多拙劣。努马虽然是古罗马传统中第一个备受尊敬的名字,但与古希腊提修斯不同的是,他本身从未享受过身为古罗马神的光荣。
古罗马最古老的祭司团体都与战神玛尔斯有关,特别是那些城邦内终身任职的祭司和十二人舞蹈团,前者因献燔祭而被称为“战神的点火佃”,后者全由青年男子组成,每年三月表演战舞,配以器乐,纪念战神。丘地公社和古罗马公社合并后,诞生了新的古罗马战神化身,又为战神增设了一位祭司“奎里努斯点火佃(the-flamenQuirinalis)”和一位领舞,即“舞蹈祭司科里尼(the-saliicollini)”。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公开的祭祀活动,其中一些可能比古罗马城的创建更加久远。为了这些祭祀活动,人们会指派祭司,如卡门提斯神、武尔加努神、港口神和河神的祭司,或委托某一团体或氏族代表大家献祭。
十二人的田夫团可能就是这样一种团体,他们在5月祈求“创造女神”保佑庄稼丰收。这个团体在当时的地位我们不得而知,但他们随后确实在王政时期备受重视。这类团体还包括替提兄弟团(theTitianbrotherhood)和三十人“地区点火佃”(“curialkindlers”),前者的职责在于维护对古罗马萨宾族的特殊崇拜,后者负责照看三十个地区的炉灶。牧神节定在每年2月举行庆典,以纪念法乌努斯神,人们在这天祈求狼神保护牛羊。
参与祭祀的有昆克提族人和法比人,一直到原丘地居民被接纳了之后,他们才有了联系。牧神节是一个真正属于牧羊人的狂欢节,人们在这天会扮狼裸身跳跃,腰间束着山羊皮,手执一根皮鞭,见谁抽谁。同样地,公社也可优先考虑派代表参加其他氏族的祭祀活动。在这些最古老的祭祀活动基础上,古罗马人逐渐增加了一些新的宗教仪式,最重要的当属与新古罗马城相关的祭祀活动。古罗马城合并后不久便大肆建造城垣和堡垒,整一个完整的过程无异于重建。在古罗马,最伟大的神祇约维斯来自卡皮托尔山,他是全古罗马人民的守护神,在诸神世界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自此,该神的祭司与战神玛尔斯的两位祭司一同组成神圣的三位一体大祭司团。也就在那时,人们开始崇拜新的罗马灶神维斯塔和与之同源的全罗马的家神。六位贞女祭司俨然是全罗马人的女儿,除了举办祭祀活动,她们还需守护圣火不让其熄灭,这不仅为公民阶层树立了榜样,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预兆。这种部分公开在家举行的祭祀活动在古罗马最为神圣,正因为如此,它也成为基督教最后一个取缔的异教活动。狄安娜所处的阿文廷山代表了拉丁联盟,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她没有自己的专职祭司。
而对于其他众多神祇,整个罗马也逐渐习惯了依照一般节庆日举行活动,或委派专职祭司代表举行祭典以表达敬意。在特殊情况下,如遇上花神弗洛拉和果树女神波莫娜的节日,人们也特别安排了点火佃,最终点火佃的人数定为15人。但其中有三位点火佃有所区别,他们从始至终都只能从年长的公民中选出,就像过去帕拉廷和奎里努斯的舞蹈祭司的地位一直高于其他祭祀团体一样。
凡是古罗马诸神的节日,国家会指定祭司团体或神职人员定期举行必要的仪式,祭祀的费用预计相当可观,一部分交由特定寺庙筹集,另一部分用罚金支付。毋庸置疑的是,其他拉丁民族,甚至萨贝利民族的公共祭祀活动在本质上都具有相似的特点,这是不容置疑的。无论如何,点火佃、舞蹈祭司、牧神和维斯塔贞女祭司都不是古罗马特有的产物,他们在各个拉丁民族中都能见到。至少前三类在同类民族中已形成,其设定也与罗马当地不一样。最终,正如国家对诸神节庆日的安排那样,每一位公民都可以在家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不仅能向神敬献祭品,还能修建固定祭祀场所或推选神职人员。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 上一篇:【48812】欧内斯特·勒南:民族的概念
- 下一篇:“行走中轴线” 看文化“好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