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大杨镇四里河路68号汇银广场1-2304
  • 邮编:230000
  • 电话:15856966006
  • 邮箱:328613930@qq.com
米乐m6

韦定广 2024:欧洲行思(上)


来源:米乐m6    发布时间:2025-03-07 02:50:09

  2024年三去欧洲“自由行”,共110天左右,步履所至包括南欧、中东欧以及西欧的18个国家。凡有过出国行走经历的人都知道:去欧洲不但费用高,而且获得签证比较难。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这么频繁去欧洲?世界美景多的是,为什么只去欧洲?

  出国旅行各有目的不同:或为风景、或为人文;或为消遣与休闲、或为认识与探究……如果仅仅是为了看一看不同的风景,完全用不着费钱费力地跑到国外去,因为中国很多类型的风景几乎应有尽有,有些甚至堪称“世界之最”。古人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行路”,或许因“书”而起兴,或许为印证“书”中所言究竟如何?此生读书,不外乎中国与外国两大门类。前者无须赘述,就后者而言:最初是文学,从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以及三大悲剧作家作品,直到19世纪以巴尔扎克、狄更斯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后来转向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则以1500年以后思想家、学问家著作为主。读书如此,研究也是这样:开始局限于国内主流意识形态,后转向现代化比较和人类的全球化进程,由此一脚踏进“世界文明”这条既宽阔无比又深不见底的“河流”……

  庄子讲:“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确实,书籍如海,人生苦短!所以“花甲”之后走出书斋,同时舍弃各种名或利的诱惑,决计用自己的脚“丈量”一下“世界文明”的里程。

  众所周知,在公元前800—200年,人类文明史上出现过一个所谓的“轴心时代”(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这个时代的文明主要分布于中国、印度、埃及、以色列和希腊,正是由当时这些地区不同的文明形态,决定了以后人类文明的大体走向及不一样的风格。由此,除中国以外的这四个国家,是我们“行走世界文明”首选。

  第一个国家是印度:自2018年元月6日到2018年2月14日,前后共40天。

  从旧德里开始,由北向南、自西往东,坐破破烂烂的火车、听叽哩咕噜的英语、吃稀里糊涂的饭菜、钻遍地牛粪的小巷;时而悠然自得,时而又心惊胆颤……在吃足“脏乱差”苦头之余,最令人兴奋的是:印度的古文明竟然保存得相当完整!

  一是古代宫廷文化。无论旧德里的红堡、焦特布尔著名的梅兰加尔城堡、乌特布尔的城市宫殿,还是斋浦尔的琥珀堡、阿格拉的泰姬陵等,无不让人充分领略古代印度宫廷生活的奢侈与豪华以及精致和典雅;

  二是深厚的宗教文化。印度文明的最大特点之一,在宗教信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著名作家V﹒S﹒奈保尔干脆将印度称之为“信徒的国度”。在40余天的行走中,无时不触及信仰问题:或者从杰伊瑟尔梅尔最古老的耆那教庙群、乌特布尔全印度最大的耆那教庙宇千柱寺、博帕尔的桑吉佛塔、布萨瓦尔的阿旃陀石窟等领略其宗教信仰文化的多样与复杂,或者是经常被印度的老人、青少年询问“What is your Believe?”除了数不胜数、雕刻无比精美的寺庙建筑群或石窟,引起心灵震颤的地方有三个:佛教发源地菩提迦耶、恒河岸边的瓦拉纳西以及香艳十足的克久拉霍群雕。

  三是16世纪后欧洲文化对印度的影响以及当下人们的生活状况。阿拉伯海岸边的孟买与果阿,是在“大航海时代”以后欧洲人最早进入东方的地方,南部的班加罗尔则是印度受欧洲文化渗透最为彻底同时也是最为现代化的城市,而当我们“走”到东北角的加尔各答,则深为其统治后的结果所惊讶……首都破破烂烂的火车站、孟买世界闻名的贫民窟、大街小巷无处不在的“神牛”、“神猴”及其排泄物……然而困惑难解的是:不管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印度人发自同心的幸福感……

  从著名的雅典卫城开始我们的旅程,接下来进入爱琴海,再先后登上克里特岛和罗德岛,又从罗德岛越海到达土耳其的小亚细亚——这一片区域在古代曾经属于希腊,最后从伊斯坦布尔结束我们对“希腊文明”的旅行。

  所谓“希腊文明”,实际由与埃及隔海相望的克里特岛的米诺斯文明(又称“克诺索斯文明”)、深受“两河文明”影响的爱琴海中的基克拉泽斯文明、伯罗奔尼撒岛上的迈锡尼文明以及公元前七世纪后逐渐形成的“黄金时代文明”构成。“行走”于此,最大的感受在于:

  一是无论在哪里,哪怕一直走到距离雅典最远的罗德岛、靠近黑海的伊斯坦布尔以及与希腊本岛隔着一个爱琴海的小亚细亚,你都能真切体会到希腊神话那种无处不在的巨大魅力以及“希腊文明”对近现代欧洲以及全世界文明的深刻影响。产生于公元前2000年—1500年左右的米诺斯文明,能够说是整个欧洲文明的源头;因此,“行走”到了克里特,实际也就是站在了欧洲文明的“原点”!

  二是古希腊建筑艺术以及雕塑所展现的美,简直是无以复加。虽然如印度那样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已经很少了,然而仅从三种柱头样式仍然是当下世界许多大型建设的主要选择,古希腊人的建筑审美水平便可略见一斑。去之前,对古希腊人体雕塑的认识仅限于“断臂维纳斯”(“掷铁饼者”是古罗马人的复制品),去了之后才知道,这一类的艺术作品随处可见。至于基克拉泽斯文明时期的“小人儿”,其中所包含的审美特性及后现代艺术元素更是令人惊叹。

  古希腊文明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克里特岛受到古埃及文明的影响;另外在希腊化时期,埃及以及以色列所在的地区又受到希腊文明的渗透;兼之人们通常认为古犹太人创造的“希伯来文明”作为“两希”之一,是整个欧洲文明的源头。更何况:埃及和以色列都是“轴心时代”的重要国家。

  爱琴海基克拉泽斯群岛中的提洛岛,为著名的“提洛同盟”大本营(金库)所在地

  在埃及,首先被巨大金字塔和开罗博物馆里堆积如山的文物所吓住,深深折服于古埃及文明的辉煌成就。另外,地中海边的亚历山大城距离开罗只百余公里,然而这却是一个希腊味道很浓的城市,它与希腊的克里特岛隔海相望,不由得使人遥想四千年前古埃及人驾着两头尖帆船登岛的情形……

  古埃及有上埃及和下埃及之分,我们的脚步先是沿着尼罗河一路向上走,最后到达与苏丹接壤、位于纳赛尔湖西岸的阿布辛贝神庙。这是埃及的远古文化遗址,站在依崖凿建的牌楼门以及巨型拉美西斯二世摩崖雕像前,使你会感觉到“人”的渺小甚至微不足道。在尼罗河上游的阿斯旺地区,借助特意保留下来的努比亚人村落,似乎依稀可见古埃及人的影子。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将埃及形容为“尼罗河的赠礼”。确实,从阿斯旺启程坐船在尼罗河四天三晚的航行中,不但饱览美丽的大河风光,还能够欣赏古代埃及文明的点点滴滴。菲莱神庙、荷鲁斯神庙、阿蒙神庙、卢卡索神庙……一根根巨大无比的石柱、一尊尊极其雄伟的方尖碑、一座座形神兼备的雕像、一面面镌刻有很富艺术美感的象形文字墙壁……这些无不展示古埃及文明的博大精深及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其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是在电影《尼罗河惨案》中出现过的卢卡索神庙……

  历史上有个“摩西出埃及”的故事,传说是摩西于公元前13世纪带领被奴役的以色列人逃离古埃及(应该是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一路跨越红海、穿过西奈半岛,最后来到迦南(即今天的巴勒斯坦地区)创建了以色列民族。我们也几乎沿着当年摩西出埃及的路线,先是跨越红海,来到西奈半岛顶端的沙姆沙伊赫,体验了一下摩西当年在此几近绝望的心情;然后再出发前往圣城耶路撒冷。

  世界上应该再也没一个城市能够像耶路撒冷,成为人类三大宗教的中心,变成全球范围三大宗教信徒共同的膜拜之地,同时两千年来又一直成为不同宗教或不同国家拼死相争的地方!耶路撒冷,真的很神奇,也真的很伟大!只有来到耶路撒冷,特别是早晨或夜晚游客稀少的时候,能够在大街小巷随意地转悠许多次,或许你才能够真正体会到它那无与伦比的文明魅力!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以色列这个民族大概真的是一个“异数”。为了对此有更多的认识,除了耶路撒冷的“哭墙”、“苦路”、圣殿山以及“二战大屠杀纪念馆”等,还走到了伯利恒、马萨达、加利利湖等地。

  当走过了埃及、走出了西奈半岛,同时也走完了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犬牙交错的地区,再一次来到地中海边,无论在海法、凯撒利亚还是特拉维夫,都说明我们已经“走”出了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开始进入波澜壮阔的“地中海时代”。

  所谓“地中海时代”,是指希腊文明昌盛之后的罗马帝国时期。时间上大体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5世纪;前后的标志性事件是罗马人攻占雅典和西罗马帝国灭亡。在这一时期,三大洲交汇的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自古希腊生长出来的文明进入“罗马文明”阶段。

  文明进程具有阶段性,但对于旅行者来说,要完全按照阶段行走几乎无法做到。可能并比较“讨巧”的做法,只能是八个字:“重点突出,兼收并蓄”!。例如,在行走至希腊、小亚细亚、以色列甚至埃及时,对“地中海时代”文明如有可能,同样“照单全收”。

  “地中海时代”的行走主要局限于今天的意大利,时间:2019年5月2日—5月28日。

  仰仗发达的航空业,能够在20小时内从上海抵达意大利西西里岛最南端的锡拉库萨。

  锡拉库萨即古代的叙拉古,曾经是古希腊的重要城邦国家。古罗马人对希腊文明极为崇拜,毫不夸张地说:罗马人从希腊人手中接过了文明传承的火炬,并进行“创造性转化”,才有了后来的同样光焰万丈的古罗马文明。反过来,发迹于罗马城边台伯河的古罗马人正是首先通过征服了西西里岛以及那不勒斯以南地区的希腊人,才开始了后来的罗马帝国时代或所谓的“地中海时代”。于是:

  我们的“行走”自锡拉库萨一路向南:经过美丽的陶尔米纳和距离埃特纳火山最近的卡塔尼亚,火车轮渡过墨西拿海峡后,先后抵达那不勒斯和罗马;离开罗马后,又继续乘火车南下到达佛罗伦萨(包括比萨和锡耶那)、威尼斯,最后在米兰结束旅程。

  锡拉库萨、卡塔尼亚以及那不勒斯以南地区,以古希腊文明为主;那不勒斯和罗马主要展现的是罗马帝国繁盛时期的文明;佛罗伦萨及周边包括锡耶那在内的托斯卡纳地区,是文艺复兴文化的诞生地;威尼斯是著名的“威尼斯共和国”之大本营;而米兰在承接文艺复兴荣光基础上,则是一个非常时尚和前卫的现代化都市。

  两千年前的万神殿竟然完好无损,帝国时代的斗兽场依旧令人敬畏有加,而于公元113年落成的图拉真柱上面的雕刻如同新的一样……最令我等赞叹不已的,是大约2000年前古罗马旧城遗址。遗址位于现今罗马城的闹市区:提图斯大帝凯旋门(公元81年建)、元老院、佛丝蒂纳神庙(公元41年建)、君士坦丁大帝会堂、圣道……除凯旋门外,虽然大多已是断壁残残垣,但规模仍在、框架仍在,漫步其中,似乎仍可以听到凯撒被刺时的叫喊以及帝国残阳时期微弱的喘息声……

  人类东西方文明的分野始自“轴心时代”,中国、印度以及埃及三国的古代文明归之于东方,但延续至今的主要以中国为代表;西方文明的源头在“两希”(希腊与希伯来),经历500-700年的“地中海时代”后,在欧美获得传承与发展,并且大航海时代之后借助于“两化”(现代化和全球化)逐渐成为世界文明的主潮流。

  据此,“丈量”世界文明版图的步伐在走出亚平宁半岛之后,接下来必然是欧洲大陆。

  在前两个阶段的行走中,我们已对不同文明间互相交流与渗透有了许多直观的体验和感受。例如:亚历山大东征至印度,使古老的印度文明掺杂进了希腊艺术的元素(“犍陀罗”)以及雅利安人种基因;希腊文明深受“两河文明”和古埃及的影响(尤其是文字、雕刻以及神话体系);反过来,后来希腊文明又深刻影响到了古埃及,甚至远至上埃及的菲莱神庙;至于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帝国时期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与渗透,或许我们仅可从哈德良皇帝和图拉真皇帝的所作所为中便可略见一斑……那么,这种交流、影响甚至融合,在“地中海时代”之后的欧洲大陆,又将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或者:又会获得一种什么样的结果,并且这种结果又是如何深刻影响了欧洲以后甚至直到今天的发展呢?

  对于这样一些问题,自然通过书本已经获得或者说也能轻松的获得某种现成的答案,然而,对于年过花甲的我们,更期待同时也更加感兴趣的,是如何通过“行万里路”得到一些认识——哪怕这些认识早已从书本中得到,或者非常的微不足道。

  除了无边无际的“文明”(文化),“行走”欧洲大陆对我们,还有非常多“实际”的需要:

  我们这一代是在批判资本主义中成长起来的:幼年时期,无论老师的教导还是课外读物,都告诉我们:资本主义是个坏东西!到了10年“文革”,“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成为每天的必修课。即使“改开”时期,凡不好的思想都属于“资产阶级自由化”,凡诸如党内腐败分子、不良少年等,是由于“受了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资本主义这个“坏东西”原产于欧洲,或者说,欧洲是其大本营、是其“特区”!我们从始至终所信仰、所信奉与遵从的马克思主义正是从批判资本主义中产生的。那么,资本主义的欧洲,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或者说,资本主义在欧洲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同样令人费解的:这些受资本主义毒害了几百年的国家,竟然又大都属于“世界发达国家”行列!为何会是这样?它们究竟“发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与之差距究竟有多大?如此等等,都是本人在研究“世界现代化进程比较”时经常面临的难题。

  欧洲也曾经有一大块地区属于社会主义阵营,而这一大块地区中的10个左右国家,几十年前又重新投入资本主义的怀抱。它们的日子过得怎么样?作为一个曾经对国际运动前世今生很熟悉的读书人,怎能不对此抱有充分的好奇?

  欧盟既是全球化的重要成果,又是全球一体化的范本。它为何会产生?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它的现实运作状况如何?它进一步的发展,会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超国家”或者说“准国家”?

  韦定广,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华师大国际问题研究所获博士,曾任南京政治学院博士生导师和“学院名师”、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上海)。出版多部重要学术著作以及散文随笔集《风景与文化》,有1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上海市政府、江苏省政府及全军级别的奖励。

  江南文化播报是一个关注江南,讲述江南,播报江南的公众号,文章部分来自江南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江南文化》杂志。欢迎广大作者惠赐大作,以文会友,欢迎关注传播。投稿信箱:ji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北控加时险胜浙江:余嘉豪25+24 里勒46+8+8约克48+10+11+10三分

  15分大逆转!深圳男篮险胜江苏,贺希宁30+9周鹏19+4,威姆斯全能

  “再生材料” 首入政府工作报告 已组建百亿央企集团 25年循环经济产业产值将达5万亿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