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大杨镇四里河路68号汇银广场1-2304
  • 邮编:230000
  • 电话:15856966006
  • 邮箱:328613930@qq.com
米乐m6

文化中国行 我在山西过大年丨太原玉泉山:文旅大餐扮靓美好生活


来源:米乐m6    发布时间:2025-02-13 20:57:00

  2月8日,长治市潞城区辛安泉镇西流南村与西流北村的村民挂上自家精心制作的花灯,参与一年一度的花灯评比。王晓强摄

  2月10日,农历正月十三,大同古城的民俗社火巡游表演盛大开启。挠搁、旱船、花伞及人偶互动等精彩节目纷纷亮相,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一场视觉盛宴。刘通 张占兵摄

  正月初八,新春假期结束后的首个工作日,太原玉泉山依旧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儿。游客在这里逛庙会、观演艺、赏花灯,感受传统新春佳节的喜庆氛围。

  精彩纷呈的年俗表演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在节奏明快的锣鼓声中,舞狮队员配合默契,将醒狮的各种形态展现得淋漓尽致,辗转腾挪间,观众的欢呼声和掌声此起彼伏。秧歌、魔术、杂技、舞蹈等节目轮番登场。秧歌表演欢快喜庆,队员们身着盛装,手持彩扇,扭出欢度春节的精气神。二人摔跤、抖空竹、变脸等非遗民俗表演为游客送上了精彩的文化大餐,也将喜悦和幸福传递给现场每一位观众。游客张先生表示:“我是从社会化媒体上看到这个地方过年很热闹,就特意赶过来打卡,果然没让人失望,感受到了满满的年味儿。”

  据了解,太原玉泉山第三届新春庙会以“奇视庙享·趣玉泉”为主题,白天逛庙会,晚上赏花灯,传统的民俗活动与现代创意完美结合,为游客带来别具一格的新春体验。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绚丽璀璨的花灯与精彩纷呈的非遗表演交相辉映,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打铁花、火魔方、火壶、火龙表演震撼登场,铁水在夜空中幻化成漫天的“星光”散开,犹如烟花绽放,又似流星滑落,让现场观众惊叹不已,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精彩的瞬间。“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观看打铁花表演,真切地感受到了这项古老技艺带给我的震撼,太美了!”游客李女士激动地说。

  夜晚的玉泉山是灯的海洋。数十组大型灯组将整个园区装点得如梦似幻。科技风十足的全息山体激光秀,将光影与山体完美结合,色彩斑斓的光线在山体上跳跃、变幻,呈现出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画面。动感昆虫世界主题灯组也备受青睐,上万只动感昆虫和动物造型彩灯栩栩如生,仿佛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奇妙的童话世界。太原市民崔女士感叹道:“每年春节都会来看灯,今年的花灯科技感、艺术感更强了,造型很精致,咱山西的年味儿就是浓。”

  着官服、披铠甲的“刘关张”兄弟古风迎宾,为游客带来别样体验;忠义研学、集章打卡、古建寻宝、祈福迎新……各色“玩法”让八方来客直呼过瘾。

  关公文化是运城的“金字招牌”,更是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以丰富的活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游客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新春盛宴。

  作为去年爆火的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的取景地之一,关帝庙内古建筑庄严肃穆,古柏参天,成为各位“天命人”的打卡目的地。春节期间,景区特别推出新春巡游活动,将传统关公形象与潮流文化相结合,惊艳一众年轻游客。

  同样吸引年轻游客的还有集章打卡活动。人群熙熙攘攘,大家都在景区里兴致勃勃地寻找着关公及福禄寿喜四神NPC,脸上满是期待与兴奋。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集齐“福禄寿喜财”印章,兑奖处前也排起了长队,每个人都乘兴而来、满载而归,整个景区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

  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还成了研学活动的热门目的地。来自西安雁塔区某小学的30余名师生,手持研学闯关手册,开启了一场传承关公精神的研学之旅。从结义园里聆听“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动人故事,到御书楼前研读帝王御笔,再到崇宁殿前集体诵读《关公颂》,学生们穿梭于古建筑和人物塑像之间,深刻感受着关公精神的内涵。

  春节期间,景区还推出互动式体验活动“关公门前耍大刀”,将节日氛围推向了高潮。关公大刀第六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吴建国装扮成关公,手持“青龙偃月刀”进行表演,指导游客体验关公大刀的挥舞技巧。

  夜幕降临,随着“掌灯啦——”一声吆喝,三千华灯亮起。热闹了一天的游人瞬间又来了兴致,游客黄女士望着被灯笼照亮的参天古木和庄严殿宇,意犹未尽地感叹道:“这一趟关帝庙之行,真是太难忘了。各种民俗展示,还有精美的传统手工艺品,每一处都让我感受到了运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2月9日,游客在朔州人民公园观赏灯展,感受独特的年味与浪漫。山西日报记者马占富摄

  “来,再拍一张。”2月9日,在朔州人民公园,游客张君夫妇带着5岁的儿子,站在“黑神话悟空”彩灯前合影留念。“去年,‘黑神话悟空’带火了咱们山西旅游,人们都特别喜欢它。”张君告诉记者。

  新春佳节,朔州大地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在众多庆祝活动中,朔州人民公园的主题灯展无疑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着广大市民和游客前往观赏,感受独特的年味与浪漫。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朔州人民公园流光溢彩,万盏花灯璀璨绽放,造型各异、栩栩如生,将公园装点得五彩斑斓,游客仿佛置身于一个现实版“童话世界”。爱心、钻石、右玉精神等主题花灯,不仅展现了设计者的别出心裁,更寓意着朔州人民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祈愿与憧憬。“春”字花灯造型精美,吸引众多游客拍照打卡。

  此外,本次灯展还巧妙地将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制作了“黑神话悟空”彩灯,成为本次灯展的一大亮点,市民与游客争相上前合影留念。

  漫步于灯展之中,除了欣赏绚丽多彩的花灯,游客还能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记者看到,猜灯谜长廊灯棚上悬挂着各种各样的新春灯谜,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思考、踊跃竞猜。这种传统的文化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的乐趣,也让人们在欢声笑语中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家人是从阳高县过来的,这个活动中的很多灯谜涉及朔州本土历史和非遗,使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朔州这座城市。”游客王晖如是说。

  朔州人民公园灯展是一场视觉盛宴,也是一次文化渊源的展示。在这里,游客不仅能欣赏到美丽的花灯,还能聆听朔州的故事,感受朔州的古韵与魅力。

  多彩的行头、精致的脸谱、威风的锣鼓……2月8日,平定西郊,由21人组成的武迓鼓队正在变换阵型,磨合走位。

  武迓鼓是阳泉市平定县特有的民俗表演,据史料记载,武迓鼓最早可追溯到北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它的表演很多都源于宋代真实的行军战鼓,融合说、唱、舞、打等多种形式,所有角色既是舞蹈者又是伴奏者,角色所持打击乐器同时被视为征战兵器。

  正在表演的是经典名著《水浒传》中“朱仝上梁山”。表演中,主要人物朱仝的扮演者身处C位,由众多梁山好汉簇拥。表演时,动作、演阵同鼓点紧密配合,一收一放有条不紊、繁而不乱;绕出绕进,层层叠叠,错落有致;鼓点、舞姿、演阵、剧情形成有机的结合,整套表演行云流水,引得围观群众拍手叫好。

  室外气温很低,但一场排练下来,不少人的额头已经渗出了密密的汗珠。“通过大家的努力,能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武迓鼓,我们的付出很值得。”村民杨威说。

  西郊武迓鼓艺术指导穆永茂介绍,因具备民间武社火的风格,所以得名“武迓鼓”。它是庙会、闹元宵活动中的重要娱乐形式。

  为了让武迓鼓既保留传统故事情节,又适应当下人们的审美,主创人员还对演出道具等进行了创新。该项目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一代代传承人的努力下,如今的平定西郊武迓鼓队伍中已经多了不少年轻的面孔。平定西郊武迓鼓第七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郝崇俭说,西郊加大对武迓鼓的保护力度,从鼓点、曲牌、舞蹈阵法、服装道具等方面做改造和创新,让其更富有时代气息,“时代在变,演员在变,但英雄脸谱和家国情怀会代代相传,历久弥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