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大杨镇四里河路68号汇银广场1-2304
  • 邮编:230000
  • 电话:15856966006
  • 邮箱:328613930@qq.com
米乐m6

文化带建设范例|德州:千年运河连接未来 擦亮“有德之州·好运之河”名片


来源:米乐m6    发布时间:2024-09-17 20:28:26

  运河不仅凝聚着德州的精神文脉,还承载着宝贵的文化记忆。千年运河,奔流不息,连接着德州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古代没有汽车,没有飞机,水上航运在交通中很有重要的地位,于是勤劳而聪明的中国人创造了一个奇迹—京杭大运河。1400年前,伴随着永济渠的开通,使得整个华北大平原贯穿起来,直接拉动了沿岸城乡经济发展,德州开启了运河文明序幕,进入了大运河时代。

  客观来说,虽然隋朝开凿了大运河,但由于国祚太短,并没有真正享受到大运河带来的福泽。唐宋元时期大运河逐渐完善,德州运河文明走向繁荣。明清以来,随着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大运河为德州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黄金时期。

  永乐年间,德州仓年递运南粮曾达400万石,成为运河历史上与临清、徐州、淮安齐名的四大名仓之一。大运河的贯通,让德州成为了南北文化水融的承接点和中转南北货物的集散地,逐渐形成商贸重镇,明清时期,更成为了全国33个商业城市之一。

  商业元素的植入,塑造了德州人的厚道、侠义、包容之风,也促成了这座城市关心社会、关心政治的风气。

  在政治上,德州,不仅距离北京城一步之遥,又是运河交通和陆路交通枢纽,兼具地理和战略意义的“神京门户”地位。“大运河,拉近了德州与北京的关系。”德州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王德胜说,因为大运河,每年400万石的漕粮得以经过德州转运北上;因为大运河,徽班进京、南方举子进京赶考、官员入京述职、商贩们将货物运送至北京、使节们进京面圣等带来的多元文化在德州融合。

  在文化上,汩汩流过的大运河,犹如一条彩带,联结着南北文化艺术,促进了德州的诗文、音乐和舞蹈等的发展。1791年,四大徽班进北京,京剧开始形成。“徽班进京最后一站实践基地就在德州,徽戏和北方的梆子融合,这也是京剧的雏形。”王德胜说。四大徽班在德州的“创作演出”,促进了德州在京剧史上无法替代的地位。2008年,德州被授予“中国京剧城”称号。

  乡土情,歌韵美,德州民歌由于运河的原因,既有着地方民歌的原始性,又融合了部分外来曲牌的曲风,是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结合体,具有独特的演唱风格。德州有首脍炙人口的民乐,叫《十美图放风筝》,以表演加唱歌的形式,为人们立体展现了十姐妹在春日里踏青放风筝的场景;沿运河而上天津杨柳青,有一幅名为《十美图放风筝》的年画,细腻地描绘了民歌里同样的场景。同一个题材,因一幅年画、一首民歌传遍运河沿岸,更将两个运河城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就是文化的魅力。

  在清朝末年,随着停漕改革令的颁布、南方战争的发生、大运河的水慢慢的变少,另外,其他运输方式持续不断的发展,漕运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大运河不堪重负,有着千年历史的漕运寿终正寝,大运河的辉煌也变成了历史的记忆。然而,它带给德州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影响一直存在至今。

  夏末的清晨,在古运河畔的德州九龙湾公园里,不少市民正在散步和晨练。德州九龙湾公园以生态文化和运河文化为主题,修建了古井亭、静怡轩、厚德亭、闻莺水榭、长廊等古建筑,院内林木葱郁,建筑风格古朴别致,行走其中,令人心旷神怡。

  在运河西岸,一个个仿照明清时期建筑风格的建筑拔地而起,落成德州市首座以明清风格为主题的仿古商业街群落,集中体现了运河民俗民居文化,“九达天衢,神京门户”的牌坊,也落地在运河古街,仿佛带我们穿越历史长河,看到了当年运河码头繁荣的景象。

  2022年4月28日10时,位于德州市的四女寺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随着节制闸缓缓升起,汩汩流水奔流而至,京杭大运河一个世纪以来首次全线通水。

  如今的京杭大运河德州段,运河码头再无帆樯林立,两旁也多出了些现代建筑,但是,因运河漕运而兴起的文物古迹以及古老文化民俗遗存仍承载着运河文化的气息,特别是德州段运河工程体系虽历经变迁,但保存基本完整,仍然承担行洪、排涝和输水等重要功能。这些不能离开德州市逐步加大对大运河的开发与保护力度,一系列的举措和利好消息,让大运河又将以一个现代化的风格,重新再回到人们的视线月,德州作出了“建好新城、做强德城、突破陵城,东靠新区引领、西靠运河引爆,打造着迷、年纪轻的人喜欢的城市”的战略安排。

  2021年8月,按照德州市委重点项目挂图作战工作安排,德州市组建大运河保护利用指挥部,全面启动大运河德州段保护利用工作。

  2022年2月,中国德州市第十六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在报告中指出,德州将以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为牢引,提高文化影响力感召力凝聚力,打响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品牌。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资源,打通水脉、传承文脉、带动人脉,赋予城市文化灵感,让“大德之州 好运之河”成为城市新名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打响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品牌,打造千年运河古貌原真城市、世遗文化展示优秀城市、国际文化融合典范城市,擦亮“大德之州、好运之河”城市新名片。

  “德州市为实现弯道超车,充分的发挥后发优势,确定了‘引入名家大院,高水平高标准编制总体设计’的思路,确定了由中国工程院崔愷院士领衔的中建院规划团队完成规划设计,做到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努力实现高质量运营。”德州大运河集团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副总经理杨通和记者说,自大运河保护利用指挥部以来,11个月来,指挥部围绕规划编制、融资平台组建、文化挖掘、项目建设等,完成了一系列管总管长远、奠基搭框架的工作。

  据介绍,目前,《大运河德州段保护利用总体设计》《城区段城市更新规划》《重要节点详细设计》三个层次的规划均已基本完成,明确了打造“一廊(运河遗产生态景观廊道)、六片(漕仓文化园、东盟文化园、小锅市运河聚落、滨水商业区、九龙湾文旅融合园、四女寺风景旅游区)”大运河文化景观带的保护利用思路。

  根据“一廊六片”规划设计成果,今年计划动工6个节点项目,施工图设计、考古勘探、地质勘测、拆迁安置、手续办理等工作正在同步推进。目前,生态廊道项目完成方案设计、考古勘探、河岸清表等工作,实施工程单位已进场;九龙湾文旅融合园初步完成方案设计;德工文创园完成考古勘探、危险房屋鉴定工作,部分设施开工建设;运河大道改造升级项目、运河宜养社区项目正在开展施工图设计;苏禄王御园改造提升项目按照扩大规划范围、统筹规划推进的原则,正在调整规划设计的具体方案,力争年内基本具备开工条件。

  7月8日,德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全市重点项目挂图作战”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大运河保护利用情况”专场,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大运河保护利用规划设计融资建设等相关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2022年,启动九龙湾文旅融合园、东盟经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建设,开工建设一个安置区项目。后续陆续开工文旅、生态、交通、社会事业等相关重点规划设计项目建设。

  至2025年,大运河德州段文化遗产系统得到保护与初步呈现;流域治理工程得到一定效果实施,沿运河生态廊道基本建成;教育、颐养等公共服务设施基本达标建设;交通、游憩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改善,游赏路线基本形成;共管共建机制运行良好。

  至2035年,大运河德州段文化遗产系统得到整体保护与全面呈现,为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生态环境系统得到根本改善;社会事业保障切实加强;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国忠在大运河—东盟城市发展论坛上说:“德州,是一座因德而名、因运而兴的城市。德州要构建以德为魂,以经济、社会、生态为体的新空间格局,努力实现‘千年运河古貌原真城市、国际文化融合典范城市、世界文化遗产展示优秀城市’的发展定位,同时融入大运河生态廊道建设,推进大运河文化遗产传承,建立以运河码头、千年粮仓、苏禄王墓、四女寺水利枢纽为主要文化标志的德州城市历史背景和文化标志区,从而不断的提高城市竞争力。”

  杨通说:“下一步,在国家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等顶层设计的统领下,严格落实山东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有关要求,以打造‘有德之州,好运之河’名片为目标,统筹德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扎实推进重大工程与项目建设,促进民生改善,支撑德州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至 2025年,大运河德州段文化遗产系统得到保护与初步呈现;流域治理工程得到一定效果实施,沿运河生态廊道基本建成;教育、颐养等公共服务设施基本达标建设;交通、游憩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改善,游赏路线基本形成;共管共建机制运行良好。”

  王德胜说:“对德州来说,复航大运河是几代人的梦想,对整个西部片区的生态建设、城市更新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运河不单单是一条水脉,还是一条文脉,牵起了两岸人民骨子里对这个城市的最深的感情,城市更新、发展离不开大运河,期待大运河重现辉煌。”

  悠悠运河长,淼淼江海连。虽然,我们未曾目睹古代德州大运河的繁荣景象,但是,历经沧桑,饱受风雨后的大运河,经过治理,必将重新焕发出生机,对今后运河沿线的经济文化的发展继续发挥其及其重要的作用,让我们期待未来德州大运河的辉煌!(李梦晴 时延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