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京口名楼记
来源:米乐m6 发布时间:2024-09-24 00:06:52
楼是两层及两层以上的房子,古代又称重屋、楼阁。据《史记》载,传说黄帝时曾建有五城十二楼以候神。可见楼阁前史的悠长。自古名胜佳处、官宦府第、商贾酒肆多有楼阁。
镇江,古称京口,地处吴头楚尾,襟山带江,名胜很多,亦不乏名楼以便游冶观瞻。
芙蓉楼,晋王恭所创,与南昌滕王阁、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齐名,并列为“江南四台甫楼”。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或云即西津渡蒜山阁。唐储光羲《贻王侍御出台掾丹阳》:“秋涛联沧溟,舟楫凑北固。登陟芙蓉楼,为我时一赋。”从储诗来看,芙蓉楼或在北固山邻近。丁仙芝《相和歌辞江南曲》:“因从京口渡,使报邵陵王。始下芙蓉楼,言发琅邪岸。”叙写长干女子从京口芙蓉楼畔渡江与邵陵王约会之事。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寒雨连江夜入吴,黎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描绘诗人清晨在江岸芙蓉楼送友时的孤寂凄清的心境,并表达自己高尚的志怀寻求。中唐诗人鲍溶《寄薛膺伯仲》:“楚山清洛两无期,梦里春风玉树枝。况且芙蓉楼上客,海门江月亦想念。”旅人登楼望月,遥寄想念。唐“大历十文人”之一崔峒《登润州芙蓉楼》:“上古人安在,东流水不归。往来潮有信,朝暮事成非。烟树临沙静,云帆入海稀。郡楼多逸兴,良牧谢玄晖。”诗人登楼览景而逸兴潜发,潮来有信而人事已非。南齐闻名山水诗人谢脁(字玄晖)于建武四年(497年)以镇北谘议从军领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因而崔诗有“良牧谢玄晖”语。唐代诗僧皎然《买药歌送杨山人》:“京口斜通江水流,斐回应上青山头。夜惊潮没鸬鹚堰,朝看日出芙蓉楼。摇摆春风乱帆影,片云很多是扬州。”描绘一位修仙少年从姑苏赴扬州买丹药通过京口时观芙蓉楼日出之景,旭日、春风、江流、帆影、片云,诗思新鲜灵动,充溢画意。宋林希佚句诗:“江入海门通百越,楼横铁瓮跨三山。”《明一统志》将此诗系于“芙蓉楼”下,可见楼距北固山铁瓮城不远,北固山旁甘露渡曾是长江、运河交汇处的重要渡头。
万岁楼,又叫千秋楼,本晋王恭所创,与芙蓉楼相对。《舆地志》:“此楼飞向江外,以铁锁縻之,方止。”至唐犹存。唐王昌龄《万岁楼》诗:“江上巍巍万岁楼,不知阅历几千秋。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万岁楼高耸临江,山长在,水独流,诗人登临望云烟,引发旅愁之思。南唐徐铉《使浙西先寄燕王侍中》:“京江风静喜乘流,极目遥瞻万岁楼。喜气茏葱甘露晚,水烟波淡海门秋。”万岁楼坐落北固山上,在江中即可遥瞻,后毁。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镇江知府刘岑(字季高)葺故址而新之,改为月观(与赵善湘创“日观”坚持)。宋汪藻《月观记》:“京口以江山名全国,其来尚矣。而国家屏蔽尤重于晋宋齐梁之间,观其千嶂所环,中横巨浸。风涛日夜驾百川而东之。其形胜之雄,实足以操控南北,岂直为骚人羁客戋戋登览之胜哉。州治之西有楼焉,并城而出,名曰千秋者。考诸图志,始于晋王恭之时。由楼西南循城百余步,忽飞檐曲槛崒然孤起于城隅之上,望数百里见之者月观也。绍兴八年,吴兴刘岑季高来剌是州。州承废乱之后,公私扫地,无复故时。季高鸠集运营,悉复其初,乃即月观之址辑而新之。”宋代重建的月观,成为旅人常游之处。陆游《老学庵笔记》:“京口子城西南月观,在城上。或云即万岁楼。京口人认为南唐时节度使每登此楼,西望金陵,嵩呼遥拜。其实非也。《京口记》云:晋王恭所作。”楼后复毁。明天启五年(1625年),郡守贺仲轼按往迹于山隈构楼修正胜概,楼西有纯阳祠。明姚道衍《京口览古》:“五州山近朝云乱,万岁楼空夜月寒。江水无潮通铁瓮,野田有路到金坛。”清王士禄《程昆仑召集万岁楼》:“千寻江阁引诸峰,多景登临策短筇。参佐风流如谢朓,楼台洒脱似王恭。三年梦里西津雨,深夜灯前北固钟。明日芒鞋别君去,城中眺望白云重。”可见明清时复建的万岁楼仍倍受游人喜欢。
北固楼,在北固山上。晋蔡谟镇京口,起楼岭上,以置军实。刘牢之败,为其子敬宣所焚。犹有小亭遗存,即北固亭。梁武帝幸之,登降甚狭,下辇步进。南徐州刺史萧正义乃广其路,设栏楯。来日,再幸,遂通小舆。武帝悦,改北固为北顾,并赋《北顾楼诗》,赐萧正义帛。唐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六》:“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千岩烽烟连沧海,两岸旗帜绕碧山。”在北固楼上,天色晴朗,可望见广陵城,如在碧霄中。北宋范仲淹《寄润州庞籍》诗:“北固高栖海气寒,使君应此凭阑干。春山雨后青无限,借与淮南洗眼看。”范仲淹曾任润州郡守,对京口山水甚是嘉赏。南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景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词作于嘉泰四年(1204年)辛弃疾在镇江知府任时,期间他还创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氏两首词成为歌咏北固山的千古绝唱。南宋姜夔有《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云隔迷楼,苔封狠石,人向何处。”相同宣布前史沧桑之感。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守臣陈天麟重建北固楼,有记。嘉守时,知府史弥坚命郡吏搜访得之碑,裂而为三,失其一。清康熙间进士沈懋华《渡江》:“山色南朝寺,钟声北固楼。寄奴郊外草,隐约入边愁。”北固山成为镇江最有前史感的文明名山。
望海楼,在北固山上。北宋蔡襄题匾曰“望海”。望海楼居城中最高处,旁视甘露,远眺金山,如屏障中画出,被誉为江南绝致。常有游人赋诗填词,歌咏其上。北宋米芾《望海楼》诗:“云间铁瓮近彼苍,缥缈飞楼百尺连。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描画出铁瓮城百尺楼房若有若无于云烟之间,江声帆影,引人遐思。北宋王安石的老友、侨寓江淮间的孙侔(字少述)曾游望海楼并赋诗,同游者陈襄、沈遘竞相唱和。陈襄《题少述望海楼》:“百尺楼头水际天,楼东直与海相连。江山气古南朝后,景物神清北固前。沙鸟晴栖甘露月,布帆时度广陵烟。何年乞得丹阳守,来此登临养浩然。”水天相接,远望碧海,登临者可情不自禁浩然之气。沈遘《次韵和孙少述润州望海楼》:“北固峨峨铁瓮完,京口浩浩海门连。鹏抟羊角来天外,鳌戴方壶献几前。西府旗帜犹壮睹,南朝宫廷尽苍烟。登临不必成悲感,自得畅怀一旷然。”沈遘乃沈括之从侄,曾任江宁通判。登望海楼远观,江海相连,声势赫赫,令人畅怀旷然。后因王存“连山拥沧江”诗句改名为连沧观。《北固山志》卷二:“连沧观在正峰,府治燕寝后,守胡世将(改)望海楼为之,城中最高处也。”南宋杨万里《题连沧观呈太守张几仲诗》:“开窗纳尽大江秋,天半飞楼不是楼。独立南徐鳌绝顶,下临北固虎回头。”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病中起登连沧观偶成《瑞鹧鸪》:“声名少日畏人知。老去行藏与愿违。山草旧曾呼远志,故人今又寄当归。何人可觅安心法,有客来观杜德机。却笑使君那得似,清江万顷白鸥飞。”这是嘉泰四年辛弃疾在京口所作的三首《瑞鹧鸪》词中榜首首。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五编年:“右《瑞鹧鸪》三首,皆为表述欲归老山中之作,当在京口欲归未得之时期内。开禧元年秋稼轩已罢归,此三词必系嘉泰四年秋所作。”
多景楼,在北固山甘露寺,唐时临江亭故址,太守陈天麟建。曾巩《甘露寺多景楼》诗:“欲收嘉景此楼中,徒倚栏干四望通。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一川钟呗淮南月,万里帆柱海外风。老去衣衿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登临览景遂有出生之想。米芾《题多景楼呈太守裴如晦学士》:“六代萧萧木叶稀,楼高北固落残晖。两州城郭青烟起,千里江山白鹭飞。海近云涛惊夜梦,天低月露湿秋衣。使君岂负时平乐,长倒金钟尽兴归。”米芾爱京口山水,据传居住京口近四十年。刘过(或作赵汝伋)诗:“壮丽东南二百州,景于多处最多愁。江流千古英豪泪,山掩诸公富有羞。北固只今唯有酒,华夏在望莫登楼。西风战舰成何事,只送年年使客舟。”元明清以来,屡毁屡修。
喜雨楼,原在镇江城内千秋桥南,南宋嘉定中,郡守史弥坚建,规划宏壮,占一郡胜处,颇有登览之快。因开工和竣工时,皆喜降甘霖,因名“喜雨楼”。南宋诗人戴复古《京口喜雨楼完工呈史固叔侍郎》诗:“京口画楼三百所,榜首新楼名喜雨。”因而,后人又叫其为榜首楼,其地亦名榜首楼街。
海岳楼,在北固山南麓。明巡抚周忱建于米芾海岳庵原址。米芾曾以研山与苏家易甘露寺园地,营海岳庵。后毁。南宋时,岳珂即其址辟为研山园。明宣德间,僧玹理重建海岳庵。万历中,邑令赵昌期重修,并建宝晋斋、净名斋于内。清康熙中,赐额宝晋遗踪。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邑令贵中孚改建宝晋书院,内藏宝晋斋砚。清王士祯《登金山》诗:“振衣直上江天阁,怀古仍登海岳楼。”楼今已废。
此外,清光绪《丹徒县志》还记载木末楼、翔云楼、镜江楼等楼名五十余处,由此推知宋戴复古所言“京口画楼三百所”盖非虚语。楼阁以人事兴,以诗文传。京口诸楼,亦因游宦、骚人之诗文而名驰千古。